版权信息

主管单位:河南省科技厅

主办单位:河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

社长总编:胡 炜

社长助理:贾志远

编辑部主任:宋先锋

责任编辑:吴丹丹

编辑部:童殿程 欧阳曦  吴丹丹  石刘影

美术编辑:李婉婷

网址:www.hnkjzzs.com

邮箱:hnkjzzs@vip.126.com

杂志社地址:郑州市政六街3号

国际刊号:1003-5168

国内刊号:41-1081/T
邮发代号:36-175
创刊时间:1985年
杂志开本:大16开

《河南科技》期刊收录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收录
期刊收录:浅议建筑中的文化现象
杂志名称:河南科技 投稿:河南科技杂志社
建筑是人类智慧与力量的结晶,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一个时代的文化艺术成就、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美国建筑大师赖特说过:“建筑基本上是全人类文献中最伟大的记录,也是时代、地域和人的最忠实的记录。”


建筑不仅是物质生活的产物,更是精神文化的表现。一个建筑并不只是由石头、木材、玻璃等各类建筑材料堆砌而成的产物。受历史、地域、文化甚至天气、地质等不同条件的影响,建筑都有着独特的一面。人们常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石头的史书”,有人类的历史起,建筑便伴随着我们左右,哪怕是远古人类居住山洞,都有着独特的历史背景。


人们对于建筑要求最开始于它的实用性,随着人类的发展脚步,建筑自身的特性也开始体现:


1.凝固的艺术


人们常常以“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来强调建筑的艺术价值。建筑的形式语言和音乐十分的相似,在时空上都强调对称性,在表意上都强调一种朦胧的状态,而非直露的表白。建筑艺术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变化,不断地获得新的生命。人类在艺术追求不同鉴赏和诠释下,用凝固的建筑展现人类精神、文化状况。


2.象征性功能


建筑作为象征性的代表,其中典范的代表性就是埃及金字塔。金字塔作为现存唯一的世界古代七大奇观,最早的建于4500年前,是古埃及法老和王后的陵墓。作为巨大石块修砌成的方锥形建筑,金字塔以它的独特性、稳定性成为埃及的象征,它已脱离了原有的的用途。[1]如法国艾菲尔铁塔、中国的长城等都具有国家或者民族的象征意义。


3.古典复兴


在音乐方面和艺术方面,都有过文艺复兴,建筑方面也是如此。一个城市,一座建筑都包含着可以作为一个历史发展的视觉标志(地标建筑)。建筑在遗弃其传统形式的过程中,不可能在主观意志下直接发展。建筑要通过创造新的期望而变得新颖,但通常需要对某种以前就存在的风格进行修改。如中国的仿古园林建筑、哥特式建筑。


4.建筑的地区性 即与环境的协调性


文学、音乐和绘画艺术作品都不受场合的限制,它们可以通过表演或流动展出,甚至通过复制,在任何地方能够为人们所认知。建筑可不这样,建筑物构成他们自己环境的重要性,它们不能随意复制,否则就会造成不合理的和灾难性的后果,建筑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受环境变化的影响。所以我们希望建筑师根据位置的概念进行建造,而不是去设计他自己的建筑。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无论是皇家园林、寺观园林还是私家园林,均是通过池水湖面、假山花木对自然界景物的抽象和模拟,将建筑的美和自然的美融合在一体,如颐和园内一副对联描写的“台榭参差金碧里,烟霞舒卷画图中”。又如依山傍水的云南大理三塔,通过这种人、建筑与自然环境和相互融合,所力图达到的则是融情山水,感悟自然的“天人合一”的哲学追求。


中国民居建筑又是另一番风格。特别是村落建筑往往选址于青山绿水之间,以粉墙、灰瓦、布局精美的装饰与绿树池塘相掩映,崭露出一种融合于自然环境中的淡雅气息。屋前宅后常以一竹一石或梅兰菊花表现出主人家宁静致远的情操和志趣。


5.建筑是一种区域文化


建筑作为一种区域文化,与建筑所在的地域、文化、生活习惯、信仰的不同,各有特点,土家族的吊脚楼就是其中代表,土家族居住居于湘西、鄂西一带,气候潮湿,毒蛇、野兽较多,因此吊楼成为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优雅的“丝檐”和宽绰的“走栏”使吊脚楼自成一格。这类吊脚楼比“栏干”较成功地摆脱了原始性,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被称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吊脚楼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除具有土家族民居建筑注重龙脉,依势而建和人神共处的神化现象外,还有着十分突出的空间宇宙化观念。土家族的吊脚楼不仅单方面处于宇宙自然的怀抱中,宇宙也同时处于宇宙自然的怀抱之中。这种容纳宇宙的空间观念在土家族上梁仪式歌中表现得十分明显:“上一步,望宝梁,一轮太极在中央,一元行始呈瑞祥。上二步,喜洋洋,‘乾坤’二字在两旁,日月成双永世享……”这里的“乾坤”、“日月”代表着宇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土家族吊脚楼在其主观上与宇宙变得更接近,更亲密,从而使房屋、人与宇宙浑然一体,密不可分。


6.建筑的综合性和创造性


美国《商业周刊》作者瑞娜詹娜在报道中写到:“中国正逐步成为当今最具有创意性建筑和工程设计的舞台。”中国建筑事业的发展,正在向世界展示顶尖建筑及工艺技术。


2010年建成上海世博园区内,世博轴东侧的“大红斗拱”中国馆无疑是中国向世界展出的一件展品。这件“展品”的作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何镜堂教授说过


“我一直有一个原则,就是让人远远一看,就知道这个建筑一定是中国的。一个既能摆在欧洲、又能放到美国的规划设计,不是我们的追求。”何镜堂说。


从中国传统建筑的九宫网格中汲取灵感,对斗拱这一传统建筑构件进行提炼,以“中国之器”展开设计,后来又冠名为“东方之冠”。建筑师的历史使命是尊重自然、可持续发展,中国馆建筑本身融合了中国哲学思想,比如“天人合一”、“和谐共生”,“道法自然”等,整体布局隐喻“天地交泰、万物咸亨”的愿望,展现了对理想人居社会环境的憧憬。中国馆有四根粗大的方柱,托起斗状的主体建筑。斗拱是层层叠加的,秩序井然,越抱越紧,看似零碎的部件,却有难以估量的承载力,可以托起千钧重量。中国古代建筑作为三大建筑体系之一,斗拱是一个极具象征性、并能引发散发性思维的意象。中国馆体现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体现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民族特色,体现当今中国的气质与气度。


建筑师要以平常而客观的心态来研究环境,研究绿色建筑、智能建筑和创造无废、无污、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环境和人的活动,以达到创作中的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完美境界。中国的建筑创作水平将愈来愈受到全球的关注。中国当代建筑师已不再拘泥于古典建筑的水墨风格,现代建筑展示的不但自古就有“天人合一”的创造环境和改造自然的哲学思想,更有今天的研究环境、与自然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创作理念和水平。


正如美国学者麦勒斯:“自然正如生命一样创造了各种形式.她美妙地把样式和协调赋予她亲手创造的各种元素, 赋予她使之生气盎然的各种力量中.因此世世代代的人类总是喜欢把她看做是神性的艺术创造, 是一位不可捉摸的、变化多端的赫尔墨斯。”